棋牌平台,棋牌官网网站,棋牌游戏APP下载群山环抱中,金黄稻田随风起伏,在恩施市白果乡下村坝村塘里酒咖,不少游客手持咖啡,驻足拍照,在田野里享受周末惬意时光。
“这里原本是村民的一间农具房,我们重新布局,通过艺术的形式在这里打造咖啡店,开业以来,累计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。”湖北墨耕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沈金华笑着说。
眼前这个大高个,一头干练短发,戴一副黑框眼镜,温文尔雅的年轻人,带领四位同样毕业于艺术院校的伙伴来到下村坝,用手中的画笔绘就出一幅山野间的“诗和远方”。
“我是在农村长大的,对家乡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情结。”沈金华出生于1987年,家乡在恩施市白杨坪镇熊家岩村。2009年从湖北美术学院动画设计专业毕业后,他做出了一个让同学和亲友意外的决定:回到恩施创业。
那时的恩施刚通高速,经济虽然落后,却蕴含着发展机遇。沈金华说服家人,向亲友借款20多万元,在城郊租下一套民房,聘用两名工人,将党参、天麻等中药材和土特产烘干销售。
凭借艺术专业背景赋予的独特审美,沈金华设计了精美的产品包装,并通过互联网推广,让恩施农产品走向全国,赚得了人生第一桶金。
此后,他陆续创办了极叶野茶、斗白酒业等品牌,产业范围扩展至农业、富硒产品、餐饮和研学教育等多个领域。也是在这一过程中,他结识了姜钇、满砚、蒋阳、陶鸿云等志同道合的艺术青年。
2023年6月,应白果乡党委政府邀请,沈金华带领团队来到下村坝村考察。“这里交通便利,离城区只有半小时车程,加上地势平坦,非常适宜发展农文旅项目。”墨耕教育研学板块负责人姜钇表示,之前团队都是与景区合作,一直渴望打造属于自己的研学基地,而下村坝的地理位置和田园风光正符合他们的预期。
下村坝村曾是贫困村,村里有773户2284人,以传统农业为主,多数村民外出务工。党支部书记宋斌介绍,村里积极争取项目开展人居环境整治,希望发展文旅产业,这与墨耕团队的想法不谋而合。
经过多次对接,双方达成协议:由白果乡政府争取项目资金建设道路、栈道等硬件设施,墨耕团队负责整体运营,包括流转土地打造稻田景观、装修民宿餐厅、组织研学活动等。
墨耕团队设计负责人满砚解释:“下村坝的地形宛如一个池塘,中间平坦、四面环山。中间有一处观音塘,水常年满而不溢,是为塘里。而研学机构进驻后,这里将成为校外教学大课堂,塘外有堂,故称堂外。”
团队进一步提炼出“塘里堂外自由自在”的精神内核。在满砚看来,“自由自在”是乡村旅游的精髓没有城市的拥挤和忙碌,随心漫步乡间小道,呼吸新鲜空气,聆听鸟鸣,享受悠闲时光。
2024年正月初四,满砚和蒋阳关闭了在恩施的公司办公室,带着6人设计团队进驻下村坝村。蒋阳是负责项目的整体运营,他回忆:“刚到的那晚,我们租的民房只有两间卧室,大家打地铺、睡沙发,以苦为乐。”
墨耕团队将项目划分为作物区、民宿综合体、稻田咖啡区等区块,分工协作,同步推进。
在作物区,团队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流转200多亩耕地,统一栽种油菜花形成花海景观,并在田间建设步道,用油纸伞、竹编灯笼等装点,营造一步一景的效果。
设计灵感在施工过程中不断迸发:为唤起游客童年记忆,团队在田野间建造“折纸船”;改造电线杆,装上钢结构风车;在田间设置巨大画板供游客拍照打卡。
民宿综合体区域精心布置了客房、会议室和茶水吧;5栋引进的小木屋,一楼作为会客厅,二楼设棋牌室。稻田咖啡区则与招商主体共同设计内部装修,打造小景点,在后方树林铺设步道,树冠上布置眼睛和触角,形成“毛毛虫”景观。
“工期紧张,我们布置了近20处景观设施,计划在油菜花开的季节开园。”满砚说,团队吃住在村里,每天微信步数达4万步,白天施工,晚上汇总调整,常忙到凌晨。
白果乡党委书记彭钦钊介绍,乡里成立工作专班,组织30余名年轻党员、干部成立“8090党员先锋突击队”,以“小保姆、小股东、小学生”的身份,驻村包户,在矛盾纠纷调处、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。
经过49天紧张施工,2024年4月,“塘里堂外”正式开园。“开园当天,园区涌进1万多名游客,进村的道路排了近10公里的长队。”蒋阳说,团队打造的艺术作品迅速在抖音、小红书等平台走红,使这里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“诗和远方”。
“塘里堂外不仅是一个旅游项目,更是一个集农文旅融合、亲子研学、一站式婚礼为一体的综合平台。”沈金华介绍,园区内包含塘里民宿、塘里酒咖、亲子乐园等18处精品打卡点,并引入了旅拍、婚纱摄影、咖啡、精酿啤酒、骑马体验等多元业态。
在塘里酒咖,一面贴满游客照片的墙格外引人注目。“开园头一个月,我帮顾客拍了1万多张照片。”32岁的姜鹏是这家咖啡店的负责人,此前他在武汉、广州等地从事户外运动行业。看中“塘里堂外”的发展潜力,他投资20万元承接了咖啡店运营。
他在室内精心布置了壁炉、照片墙,室外打造了“上房揭瓦”、画框、凉亭等打卡点。通过推出稻香拿铁、桂花咖啡等特色产品,融合创意包装设计,咖啡店开业不到一年就收回了成本。
项目的成功也吸引了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。28岁的向娜原本在恩施从事家具销售,2024年初看到家乡的变化后,决定回村发展。利用“以奖代补”政策,她将自家房屋改造成民宿和农家乐。“一楼是农家乐,二楼自己住,三楼加层做民宿。”向娜说,去年开业以来,营业收入超过50万元。
下村坝村党支部书记宋斌介绍,村里已培育13家农家乐和民宿,建设共富集市提供22个摊位,并组织45名摊主外出学习。项目已带动17户村民吃上“旅游饭”,户均增收2万元,预计今年可为村集体带来100万元经济收入。
沈金华透露,“塘里堂外”二期建设正在推进中。升级版项目将以“塘里十二坊”吸引手工艺人驻村创作,以“森林探寻之旅”融合研学、探险、观景等功能,建设研学康养中心大楼、山顶观城露营基地,打造森林和稻田亮化系统,并通过“施南造物空间”集中展示非遗文化。